地址: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四新北路682號(漢陽市政建設大廈)
電話:027-84466661(行政綜合部)
張青,2015年6月入職漢陽市政天創建設,現任漢江南岸項目經理。工作9年來,他勤學苦干、一步一個腳印,從施工員、技術能手成長為項目經理;他愛崗敬業、以身作則,是項目團隊的“主心骨”和“領頭雁”。他曾獲評漢陽市政和天創建設“優秀員工”“勞動標兵”“優秀項目經理”等榮譽稱號。
2015年研究生畢業就來到漢陽市政天創建設,張青從技術員干起,短短4年時間就成長為項目經理,參與建設多項重點工程。在漢陽市政,張青從“象牙塔的青年”成長為項目管理方面的“行家里手”,一路打拼,用熱愛和堅持書寫青春華章。
勤學苦干,工程建設的“多面手”
越優秀的人越愛學習,越愛學習的人越優秀!這句話放在張青身上恰如其實。
在武漢大學讀研究生期間,張青待得最多的位置就是實驗室。2015年7月,張青來到天創建設總工辦。隨之他將實驗室精神也帶到了工作崗位,“學霸”的潛質再次顯現。
當時在市政行業,邀請第三方做工程驗算的現象比較普遍,但費用也居高不下。為了培養自有的專業人才,公司花高價引進了一款三維有限元計算軟件—Midas。
“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就喜歡做軟件開發,別人覺得很枯燥,我卻感到很快樂。”在公司,他主動學習研究這款軟件。那段時間,張青像大學期間在實驗室一樣,潛心投入鉆研,每天從早到晚,對著上萬甚至上十萬個單元、節點去琢磨,不停地翻閱資料、查看文獻,最終成功掌握了這項新技術。
機會總會眷顧有準備的人。很快,他利用該技術與同事一起完成金山大橋支架體系的核算。
在學習軟件之余,張青也著手了解許多工程方案。2016年3月,在墨水湖北路工程項目中,張青完成墨水湖北路橋梁支架體系、施工平臺體系結構的驗算,并配合其他同事完成墩臺坐標點的核算,以及高墩柱施工方案的編制。這是天創建設首個水上鋼棧橋施工作業項目,“活學活用”讓他深有感觸。
墨水湖北路(孟家鋪立交~龍陽大道)工程
“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”,對工程建設領域人員來說,不想當項目經理的施工員不是一名好施工員。但是,從士兵到將軍的路途必然充滿荊棘,有人半途而廢,有人迎難而上,成功只會眷顧后者。
2019年對張青來說是特殊的一年。這一年,他結束了在市城鄉建設局的學習,回到了公司,開始項目管理工作。當年10月底,他開始負責琴川大道的工程管理工作。
從技術路線走向項目管理崗位,對張青來說無疑是一次全新的挑戰。在張青看來,一個項目是技術、進度、成本、質量、安全等方面的綜合體系,而管理項目就是要保持這些方面的均衡。
剛開始接觸項目管理,很多地方對他來說近乎于一張白紙。他通過不斷地請教以及領導的指導,慢慢地,開始進行合同談判,對外溝通協調,跟業主監理的聯系,與項目團隊成員之間進行商量,逐步系統地去體會如何管理一個工程。
干一行,愛一行,專一行;想干事、能干事、干成事,張青靠著勤學苦干,迅速成長為項目管理的“多面手”。
克難勇進,啃硬骨頭的“攻堅者”
戴上眼鏡,看上去還帶著書生氣,話語不多,平日里,張青留給同事們的印象是“文質彬彬”,但他管理起團隊方面卻有自己的一套方法。
張青的身上,有著與同齡人不同的特質。“身行一例,勝似千言。”每當遇到急難險重的問題,他總是挺身而出、沖鋒在前。
庚子年初,疫情突襲武漢,準備和新婚妻子回老家過年的張青義無反顧地選擇留在武漢,第一時間到達火神山施工現場,成為一名“疫”線“青年急先鋒”。他連續參戰火神山醫院、漢陽區社區封閉圍擋建設、融雪防凍任務、長江新城方艙醫院建設。他日夜堅守,幾乎日均兩三萬步、電話200多個。
2021年10月,他被調到漢江南岸綜合治理EPC工程正式任項目經理,該項目產值超13億元。
漢江南岸綜合治理工程EPC
城市重點工程,多方關注,責任之重、壓力之大不言而喻。最為棘手的是,作為漢陽市政實施的漢江南岸綜合治理工程的重要控制性工程——龍陽大道下穿通道工程,施工過程中需下穿二環線、上跨武漢地鐵3號線。項目每一步施工安排必須慎之又慎。
那段時間,張青長期駐守在工地一線,白天要面對業主、監理以及其他單位進行大量的協調工作,每天晚上組織項目部成員開碰頭會,思考如何解決工程難題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。張青與參建各方終于想出了解決之道。在頂管通道上方實施超前大管棚技術,減少頂進過程中出現路面沉降風險;在地鐵3號線隧道上方采用旋挖鉆機施工頂管工作井抗拔樁,不使用振動成樁設備;頂管頂進時,現場采用自動化監測設備對地鐵隧道進行變形監測,監測數據實時反饋,及時采取應急措施,確保隧道結構安全。
施工安全無小事,細節決定成敗。在張青和團隊的共同努力下,龍陽大道下穿通道工程順利實施。
龍陽大道下穿通道頂管順利始發
盡職盡責,踐行匠心精神的“領頭雁”
對團隊人員,張青說得最多的是要認真履行崗位職責,心中常存責任感,敬重自己的工作,敬畏所從事的崗位。
在技術管理上,張青始終秉持嚴謹踏實的工作態度。他對施工現場出現的細微問題從不打馬虎眼,永遠以認真仔細的態度去解決項目中出現的問題。在恩施金山大橋項目中,張青拿著技術圖紙進行現場數據記錄。在一次波紋管安裝施工過程中,他發現現場的波紋管全部安裝反向,他及時叫?,F場施工,并妥善處理了該問題。
在項目管理上,他總能夠保質保量完成任務,同時還能有效控制成本,讓利潤最大化。2019年11月,張青擔任琴川大道項目經理。在連續兩月下雨的情況下,他及時加大人力、機械資源調配力度,保證工程有序推進,同時合理控制成本,實現項目利潤達標。2020年,該項目榮獲“天創建設優秀項目部”稱號。該項目也成為公司首個結合工程量清單計算成本的項目,之后公司首推按照工程量計算機械成本,相關方案編制都以當時的機械實施方案為參考,為公司節省了大量機械成本。
琴川大道(快活嶺路~區界)
在蓮花湖大道項目中,他深入了解當地各種材料機械的價格、工作模式,在保證公司利潤的前提下確定各類供應商;他還及時向公司反饋,根據實際市場行情,調整管理模式,促使工程順利進行。
擔任項目經理3年來,張青對項目管理有著更深的理解:要求別人做到的,自己要首先做到。他堅持每天早、中、晚到項目工地巡查,這是職責要求,更是習慣使然。張青說,和現場施工人員在一起,一方面可以隨時處理工地上需要協調解決的事情,另一方面可以及時發現施工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,同時還能給員工樹立起榜樣,讓員工們看到:在最艱難的時刻,大家是奮戰在一起的。
2023年12月23日凌晨1點多,漢江南岸綜合治理EPC工程琴斷口小河橋,他守在現場最后一個離開工地。
2024年2月,低溫雨雪冰凍天氣來襲,晚上十一二點,他拿著鐵鍬除冰,以身作則沖鋒在前,主動將自己排在夜班鏟雪,白天又匆匆趕往現場協調,24小時不間斷守護漢陽城區出行通暢。
徹夜完成融雪除冰的張青(左四)
頂酷暑、冒嚴寒,他盡職盡責;白加黑,五加二,他無怨無悔。
近10年打拼,張青已經成長為項目上的中流砥柱,談及個人的成長,他感恩地說,公司仿佛為自己量身打造了一套職業規劃,有時候都感覺自己太“幸運了”,受到了特殊對待,其實他只是一名來自普通家庭的追夢人。
越努力越幸運!在漢陽市政,還有無數人像張青一樣,將個人夢想與企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,與企業一同茁壯成長、拔節向上!